公元前 300 年,孟子寫下“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最早提 出了“壟斷”一詞。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也強烈抨擊,認為壟斷是自由競爭 的最大敵人。?
2020年12月11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特別提到“強化反壟斷 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隨著哨聲吹響,國內互聯網巨頭率先遭遇“狙擊”。先是阿里巴巴因“二選一” 壟斷行為被罰 182 億,后有虎牙和斗魚合并被叫停,騰訊收購中國音樂集團股權 遭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再到最近交通運輸部提出將設定網約車平臺抽成比例上限。?
這一系列舉措的背景是中國增長動能正在轉換,疫情反復下,經濟增速放 緩程度或超出預期,國內經濟活力亟待提升。?
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尤其是來自平臺企業的壟斷已經威脅到了中小企業 的生存,而后者才是經濟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中小企業是市場的 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一個普遍的規律是,中小企業發展得好的地方,經濟 都很好。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多樣性、差異化的經濟生態,是我國經濟韌性最 重要的保障。
一旦資本裹挾下的中小企業競爭環境變得艱難,妥協和退出成為無奈之舉, 創新更無從談起,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就會失靈。?
一個少數企業分得大塊蛋糕的國家,不可能獲得可持續的優質增長。國家 要讓企業有歸宿感,但是在“家國情懷”的背后要意識到,國家是一個實現共同 利益和理想的共同體,而家是一種以無私情感為紐帶的關系。國家一味追求無私 會破產,家庭一味講求利益會破裂。這也是為什么,國家“呵護”企業的同時, 又不能濫用支持性政策,在與企業建立關系時,不能讓企業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 尤其是大企業,產生“大而不能倒”,或者“無論錯多大,都應該被包容”的心態。?
那么,推動反壟斷能夠帶來什么??
觀察國外的反壟斷歷史可以看到,美國上世紀 80 年代針對 AT&T 和 IBM 的制裁,帶來了通信和計算機行業近 20 年的繁榮 ;90 年代針對微軟將 Windows 與 IE 瀏覽器捆綁銷售的制裁,為 Firefox 瀏覽器、Safari 瀏覽器、谷 歌瀏覽器等其他瀏覽器百花齊放提供了土壤,此后又誕生了無數新興軟件公司。?
以史為鑒,反壟斷其實更多是為了保護公平競爭,維持好大中小企業、上 下游企業、商品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之間的天平,讓資本的力量有序發展。?
而資本的有序發展,是為了讓更多的企業分享國家成長的果實。隨著反壟 斷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展,或將同樣為我國未來幾十年的產業創新埋下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