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遠程辦公、線上教學、無接觸機器人配送等已成為疫情之下數字 化的特色產物。?
但當我們為數字技術改善生活而歡呼的時候,也要注意到光芒未曾照耀到 的陰影——社會中仍然存在一些弱勢群體,他們被數字世界排除在外。就像一 些老人孩子沒有智能手機、沒法出示健康碼,有些地區選擇視而不見,有些地 區則推行“反向掃碼”,運用數字手段給無智能手機人員生成二維碼并制卡發放, 讓這些人成為被掃碼的一方。?
這一細節,反映的是容易被遮蔽的、但又是更本質的問題,在被稱作第四 次工業革命的數字革命過程中,數字化有沒有使得各個命運主體受益??
就像那些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孩子一樣,中國大部分尚未經歷數字賦能的 企業也從未真正享受到數字時代的紅利。?
在我國,多數企業的領導者有著強烈的數字化轉型意愿,但真正轉型成功 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卻寥寥。首先,成本投入是第一個門檻,緊接著技術能 力不足以采集和利用數據要素、數字化人才欠缺、轉型戰略不清晰甚至實施過 程中走形等又會成為需要直面的問題,無論哪一項問題沒有厘清,都會將企業 置身于轉型失敗的風險中。因此,“不能轉、不敢轉、不擅轉”也成了企業家將 轉型意愿付諸行動的枷鎖。?
數據顯示,2018-2021 年期間,在全球 8300 家標桿企業中,全面擁抱數 字化的前 10% 企業,比后 25% 企業,營收增速快了 5 倍。我們總喜歡說“落 后就要挨打”,現在數字時代到來,慢一步的企業是否會步步慢??
在一眾“觀望者”中,銀行堪稱數字改革的弄潮兒。身處信息技術應用的 前沿行業,銀行天然擁有信息基礎設施完善、數據資源豐富的良好條件??陀^ 優勢之外,銀行自身也面臨如何精準挖掘客戶需求、如何控制風險等痛點,對 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日益增加。?
正如農業銀行對數字化轉型做出的頂層設計,其將從四個方面推進“十大 工程”。第一個方面是安全,具體包括 IT 架構優化和網絡信息安全 ;第二個方 面是渠道建設,包括數字鄉村、掌銀、開放金融、智慧網點 ;第三個方面是企 業級架構建設和數據中臺建設,解決的是數據標準化問題 ;第四個方面是大數 據應用,用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營銷和風險的精準識別。?
數字革命,“革命”就是一個從“知道”到“做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 一位能夠站在后天看明天、懂用戶懂業務的企業掌舵人顯得尤為重要。對企業 上上下下來說,數字化轉型也并非僅是一時的應激舉措,而是一場任重道遠的 認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