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強平、跑路、退市,對于2018年的資本市場來說,這些似乎已不再是鮮有的新聞。
不少民營企業爆發流動性危機,資金鏈趨緊,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但資本市場并非沒有驚喜,根據已經發布的三季報來看,仍有不少上市公司因為多種原因,業績出現爆發式上漲。
從這些企業的行業分布來看,化工、石油煤炭、房地產、生物醫藥的企業居多,而打著所謂高成長旗號的互聯網高科技,在這份榜單中則難覓蹤影??梢?,高增長也并非是新興產業的獨有代名詞。
《英才》記者通過梳理,整理出截至2018年10月30日已經發布三季報的企業中,盈利出現大幅度提升情況的上市公司,幫助投資者在波動的市場行情中找到最具盈利能力的優質企業。
分析研究這些企業業績增長的邏輯,歸納他們的共性,找出逆勢增長的內部邏輯,能幫助投資者更好的甄選優質公司。
能源化工 周期性爆發
受益于產品價格上漲,煤炭、化工等行業業績觸底反彈,其中一些細分領袖龍頭企業更是掀起了利潤暴增的序幕。
無論從市值管理還是經營業績,2018年的建新股份(300107.SZ)無疑創造了歷史最佳。根據其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4.94億元,同比暴增1337.47%,也就是說增長了13多倍。
要知道,自上市至今,建新股份的年度凈利潤都從來沒有超過一個億。經營業績連跨數個臺階的同時,也讓投資者獲益頗豐,股價今年以來上漲超過137%。
公司主營營苯系中間體產品,以“間氨基”產品為母核,向下延伸產品鏈,鞏固染料中間體,發展纖維中間體和醫藥中間體產品,形成了“一鏈三體”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有兩種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市場出現好轉,公司業績收益必然率先收益。
立足于新疆的廣匯能源(600256.SH),具備天然的地理邊界優勢,公司開發煤炭、石油、天然氣三種資源。于此同時,在“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區位優勢明顯的廣匯能源率先在鄰近國家進行資源開發。
目前,公司形成了從上游資源勘探開發、中游資源加工轉換、物流中轉運輸,直至下游終端市場銷售的全產業鏈格局。這些難以復制的核心優勢,為公司能源開發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下,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3.61億元,同比增長451.4%。
不過,由于受整個經濟周期影響較大,能源化工相關企業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低谷期備好過冬的糧草,平抑業績波動。當然,現在還是這些企業的好日子。
生物制藥 前景廣闊
利潤暴漲的生物醫藥企業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智飛生物(300122.SZ)為代表的生物疫苗企業,一類是以新和成(002001.SZ)、浙江醫藥(600216.SH)為代表的膳食營養品和醫藥中間體企業。
受益于獨家代理默沙東在中國市場的疫苗銷售,智飛生物業績持續飆升。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0.87億元,同比增長280.95%,要知道2017全年其凈利潤也才4.32億。
除了獨家代理外,公司還研發了全球獨家的AC-Hib三聯疫苗,這一產品為自主銷售,四價HPV疫苗為進口代理銷售。截至目前,四價HPV已在全國29個省級單位中標,推廣、銷售工作亦在積極開展。這為公司未來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另一類是以新和成為龍頭的醫藥中間體企業,這些企業的利潤均在高速增長。新和成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達到了25.37億元,同比大增181.60%。新和成是以營養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等產品為主要經營業務的精細化工企業,同時中國十大飼料添加劑品牌之一,全國大型的維生素類飼料添加劑企業之一。
分析來看,下游產品的價格上漲是其業績增厚的主要因素,生素A和維生素E市場價格在去年底出現暴漲,作為行業參與者必然收益。但是隨著維生素價格的回落,這些企業業績高增長能維持多久,畢竟靠天吃飯不是長久之計,這就不難解釋三家企業股價自年初至今暴跌的原因。
建筑地產 仍有空間
在供給側改革推進的背景下,水泥等建筑材料龍頭企業收益匪淺,海螺水泥(600585.SH)、華新水泥(600801.SH)、冀東水泥(000401.SZ)三巨頭凈利潤持續高增長。
雖然增幅沒有擠進前50名,但三家業績均實現翻倍增長,水泥巨頭海螺水泥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207.16億元,同比增長111.2%,華新水泥凈利潤20.68億元,同比增長184.07%;冀東水泥凈利潤14.15億元,同比增長111.7%。
此外,塔牌集團(002233.SZ)、萬年青(000789.SZ)、四川雙馬(000935.SZ)、天山股份(000877.SZ)利潤今年以來都呈現爆發增長的態勢,水泥行業在2018年迎來了蟄伏后的黃金時期。
盡管房地產總體投資增速放緩,但西部地區的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仍在提升,特別是云貴川以及新疆等西部地區還擁有廣闊空間。因此,具備區域地理優勢的水泥企業也將持續收益。